当前位置:首页>上党文旅
荫城铁艺

荫城铁艺是指长治县雄山脚下的荫城一带,过去几千年来在民间不断创新发展的传统手工铁制品冶炼技艺。荫城位于长治县南端,地处大气磅薄之雄山北麓,东依重峦叠嶂太行山,该地区气候干燥多风,地质构造复杂,地层较为齐全,成矿条件优越。凭借得天独厚的煤铁资源,发展了俗称为“黑行”的矿产手工业,其中尤以发达的冶铁业为盛。荫城镇自古以来为铁业重镇,铁货驰名中外,有“天然铁府”之称,因其历史上生产的铁货曾远销俄罗斯、日本、朝鲜、尼泊尔、不丹等十多个国家,因而又有“万里荫城”之美誉。当时以荫城镇为中心的周围上百个村庄,村村有铁炉,户户会打铁,当时口外铁货运输主要靠骆驼驮运,故而“日夜铃铛响,骆驼排成行”、“骆驼送货到口外,黄金白银滚滚来”的歌谣至今流传。铁货年交易额最高时达一千多万两白银。

荫城的传统手工冶炼和铸造、锻造技术相当发达,炼炉、煅炉、退火炉、炒钢炉、鼓风装置、制铁设备齐全完备,形成了一整套有独特地理印记的冶铁技艺系统。在荫城镇成批铸作的铁制农具和手工工具,以其生产效率高、经久耐用、产品规格齐整且有利于经高温柔化处理成为高强度的韧性铸铁件而闻名于世。而“贾”字刀具是荫城冶铁锻打技艺中的代表作品,也是至今保存传承最完整的传统手工冶铁工艺技术之一。

    “贾字传统刀具”系列产品,产自于贾家创始人贾旺则之手,至今已有100年左右的生产历史。在那“万里荫城名在外,荷花宝钉出琚寨”的铁器年代,贾家工艺匠在经营主业的同时,根据民用所需,顺手生产起了民用菜刀,当时的刀具是又笨又重,而且是用粘钢土法打制。到了上世纪30年代中期,贾氏传承人贾金山反复琢磨研讨,终于较规范地生产出了第一代“贾”字菜刀,据现年58岁的贾氏传承人贾忠平介绍,纯手工制作一把“贾”字刀具需要需要选料、打坯、开槽、夹钢、锻打、剪刀、打把、起坯、淬火、整刀、戗刀、开刃、磨刃等共32道工序后,一把地道的贾字刀具方可打造而成。在贾字刀具打造的每一个环节,看火色、水温、锻打力度及节奏的控制是制作刀具的关键。烧不透的铁件暗红,色紫;烧透的铁件杏黄,色水。烧不透的铁件,性硬,锻打时费力不说,又难成型,但是,铁件也不能烧太热太软,要软得达到快要熔的程度,那也就没办法锻打成型了。因此,要时时观看火色,掌握火候。在锻打时需要根据师傅控制的节奏、位置反复进行锻打,一锻一轻,一步步去除杂质,起到均匀成分、致密组织、细化晶粒的作用,让铁具经久耐用。“百炼成钢”、“火中取财”、“荫城铁,荫城碳,离了荫城不能干”这些一直以来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民间谚语真实反映了荫城铁货的高超制作技艺,也是为什么“贾”字刀具做饭切菜利刀利手、消费者一直亲睐的主要原因。

    荫城铁艺制品的代表还有铁钉、铁勺、铁锅等。荫城生产的椽钉,人称三绝:上尺绝,长短粗细分毫不差;上秤绝,九个一斤,数准秤平;上木绝,入木生锈、牢不可拔。而水泡钉,头圆心空,厚薄均匀,永不掉盖。桑梓生产的铁勺、铁匙,成型后,表面锻打一层黄铜、薄铜厚铁,浑然一体,光泽闪亮,坚固耐用。入水不生锈,做菜不变味,绝非铝制品可以比拟。窟窿庄铸造的铁锅,铁质坚硬,锅底光滑;具有不变味,不变色,不损坏营养成分,不生长金属毒素,且有保温的特点,有“窟窿铁锅无窟窿”之说。